又到了“七月七”,无聊之极的人们,尤其是没有了“卖点”的商家们,又开始了炒作——“中国情人节”到啦!准备好鲜花和礼物吧!更有无聊的“文化人”,拼命考证悲情的“七月七”是否合适作为中国的情人节。 牛郎和织女本来就是一个传说,牛郎是地上一个普普通通放牛的,抑或是一个穷困潦倒赶牛的农夫;而织女呢?在天上,给王母娘娘“打工”,织布或者缝缝补补,也属于仙女里面的“劳动者”。天上的活计肯定不太繁忙——和压力大到员工频频跳楼的“富士康”相比,织女和她的同事们幸福多了,起码,王母娘娘不在的时候,还可以偷偷说几句私房话。当然,天上是寂寞的,中国的神话或者传说中,这些天仙姐姐或神仙妹妹们的终身大事儿,从来没有交代清楚,是嫁给英武神勇、玉树临风的二郎神那样的呢?还是嫁一个猥琐好色的猪八戒?未可知也。于是,这些貌美如花的女孩儿们,是否就像嫦娥一样“高处不胜寒”般的寂寞呢? 答案是肯定的,但是,一个貌美如花,本身就属于神仙序列的织女,为何要嫁给地上的一个穷小子呢?如果牛郎富甲一方,也像我们那些“富二代”或“权三代”一样的身份,或者是留美留欧、车房具备、存款无数、来去自由的砖家叫兽,织女嫁了,也还可以理解。唉!这个“七月七”的传说,绝对很傻很天真。 王母娘娘必定是个老寡妇,心里很扭曲,否则,见到织女找到了如意郎君,干啥要横加阻拦呢?出轨,本来就不是什么新鲜事儿,俗话说,闺女大了不能留,留来留去留成愁——如果王母娘娘早做些打算,把织女嫁给一位还说得过去的神仙,隔三岔五,生出几个小神仙来,呵呵!还用得着玉簪一挥,弄出个宽阔无边的银河来;再有,那些喜鹊们也用不着这样辛苦,非得搭一座桥,任由牛郎织女一家子“践踏”了。 情字,是一切传说或故事的灵感所在,无赖、无聊或者无所事事的“三无人员”,最重视一个“情”——看一些演技拙劣的“猩猩”们,整日里还不是靠“情”来忽悠大众;再看一些无厘头的文化人,还不是用它来“矫情”,无非是赚几个可怜的“润笔”。 牛郎和织女很可怜,每年只有在“七月七”那一天,才能全家团聚。那个传说的作者也没有交代清楚,这种团聚的时间——只有24小时,抑或还可以有一个比较长的“带薪假期”? 我倒是觉得牛郎很懒惰,占了神仙姐姐的便宜,便成了半人半仙,你倒是去积极“修炼”啊!也成了神仙,等到自己的法力大过了王母娘娘,便可以抢回自己的老婆,或者连带着王母娘娘周遭的众多仙女;织女呢?也是没有出息的——出轨了,娃娃也生了,本来可以脱离了神仙序列,成为一个普普通通的农妇,养几只鸡鸭鹅猫狗之类的,拉扯几个孩子,读书便去求个功名,习武便去搏个封侯,做买卖呢?也求个陶朱公那样的财富,首鼠两端最不可取——一定得保持个神仙的身份,还要搞出个男耕女织的“小资”情调;他们的孩子呢?更他娘的没出息,学习一下沉香,先拜师学艺,然后抡一把大斧子,把华山一劈两半,把自己的老娘捞出来,他们却总是长不大,总要猥琐的老爹用个柳条筐扛着。 把自己的命运交给别人是最可悲的,等着别人良心发现,召唤一群花喜鹊,给你搭个桥,假惺惺地“恩准”你全家团聚一两日,哼!一点儿反抗的精神和大无畏的英雄主义气概都没有——其实,中国的神话,连同中国古代的价值观一样,都是软弱到了极点,总是赚几滴值得同情,但不壮烈的眼泪而已。 现在的人们呢?和这个猥琐的传说有无区别? 热衷于看热闹、凑热闹,空耗着大好时光——想想自己,是懒惰的牛郎,还是出轨的织女,要不然就是没出息的孩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