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姐网

 找回密码
 注册空姐网账号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用新浪微博连接

一步搞定

查看: 8415|回复: 28

雷锋同志哪来那么多的照片?——被修改的雷锋叔叔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7-30 08:34: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杜心蕊 于 2011-7-29 16:43 编辑




被“修改” 的雷锋

1.jpg

2.jpg

3.jpg

4.jpg

5.jpg

6.jpg

送大娘回家、补袜子的照片,是根据雷锋《解放后我有了家,我的母亲就是党》报告中的情节补拍的;打开手电筒,夜间读《毛选》,是根据雷锋《忆苦思甜》报告补拍的;雷锋目视远方,胸前端着一把钢枪,背后是一棵茁壮的松树,这棵松树,是后来添上去的……

张峻共为雷锋拍下223张照片,也是最了解雷锋照片“秘密”的人.美联社的4个记者曾经去过抚顺的雷锋纪念馆。他们指着雷锋做好事的照片问讲解员:“你们不是说雷锋做好事不留名吗,那怎么会有这么多照片?”讲解员一时语塞。




几天后,张峻来到雷锋纪念馆,讲解员把同样的问题抛给他。张峻说:“这个问题你们确实不知道,只有我清楚。”




作为沈阳军区曾经的宣传干事,今年已经79岁的张峻与雷锋有过9次接触,为雷锋拍摄过223张照片。很多照片是出于宣传需要补拍的,有的甚至是在雷锋牺牲后,为树立高大全的形象,对照片进行过修改的。




被挖掘出的典型




1960年8月下旬,时任沈阳军区工程兵宣传处报道干事的张峻,来到抚顺的一个工程兵连队。他的目的是寻找一位叫做雷锋的普通士兵。此前,张峻拿到从下面连队里转来的两封感谢信。这两封信分别来自抚顺和平人民公社和辽阳市委。信中都提到一个叫做雷锋的战士捐款的事迹。




到了连队,张峻见到刚刚入伍8个月的雷锋,身高一米五四,体重不到100斤。




看到张峻带着相机,雷锋主动对张峻说,“您先给我照张相呗,张助理员。”张峻一愣,心想,“雷锋只是个上等兵,而自己的军衔是大尉,一个新兵敢提这样的要求啊。”




“我的第一印象就是雷锋爱美、爱照相。”张峻对《中国新闻周刊》记者回忆。张峻对雷锋说,“你想拍个什么样的照片?”雷锋说,“拍个雄赳赳气昂昂的。”张峻笑了,说,“那你得回去拿枪。”

十分钟之后,雷锋背着枪,穿着军装来到张峻面前,胸前还挂上了两枚奖章。“那是鞍山先进生产者的奖章。”张峻对《中国新闻周刊》记者说。




几分钟之后,雷锋肩头挎枪,眼神向上四十五度的照片被定格。这是张峻拍摄的第一张雷锋照片,成为日后的经典影像。




张峻在雷锋连队采访一周,采访后写了一篇报道《节约标兵雷锋》,交给沈阳军区《前进报》总编辑。文中提到雷锋勤俭节约的事迹以及苦大仇深的家庭出身。总编看后对张峻说,“还有这么个典型啊,沈阳军区正要找这么个忆苦思甜的典型。太好了!但是你写得不行。”总编要求张峻将稿子改写成忆苦思甜的类型,并于国庆节前交稿。张峻说,自己写不了,希望支援两个人一起写。随后,包括新华社驻沈阳军区的两位记者在内,一共4人组成了一个小组,进行稿件写作。因为两封感谢信和雷锋的出身,此时,雷锋已经被安排在自己的连队做忆苦报告。写作小组的几个人再次下到连队听取报告,张峻同时拍摄了忆苦报告的照片。




最终这篇稿件从勤俭节约扩展为忆苦思甜,并以《毛主席的好战士》为题发表在1960年11月26日的《前进报》上,从此,宣传雷锋的大幕徐徐拉开。




那时,中国面临着很多困难:三年饥荒、苏联撤走专家、美国对华经济封锁……急需一个光辉的典型鼓舞士气。而雷锋的出身和表现堪称完美典型的代表。于是,雷锋被安排到各处进行巡讲,忆苦思甜。沈阳实验中学、旅顺口海军基地……每次报告,张峻都会为雷锋留下照片,先后9次,一共76天。




《前进报》的文章发表之后,《解放军画报》《解放军报》等军队媒体纷纷转载。直到1961年2月,张峻接到军区任务--为雷锋拍摄一组专题,刊登在《解放军画报》上。“入伍1年零1个月,就上了《解放军画报》的专题,这个到现在都还没再出现过。”张峻对记者说。这组报道发表后,雷锋声名大噪。《中国青年报》等全国性大报开始转载,雷锋的名气开始从军队向全国扩展。




1962年4月,沈阳军区发给张峻两卷彩色胶卷,让其为雷锋再次拍摄专题。当时的彩色胶卷只有国家大报才能拥有,全部从德国进口,一般人无缘接触。为了拍摄雷锋,张峻得到了两卷共24张彩色胶片。随后,雷锋的专题报道再一次出现在1962年6月号的《解放军画报》上。在那个连使用黑白胶片都要报批的年代里,雷锋生前一共留下了24张彩色照片和199张黑白照片。




补拍照片




1962年春节前后,正是雷锋声名远播的时候。总政下达指示,要为雷锋举办一个个人学习毛主席著作标兵展览。沈阳军区接到命令后,决定同时在军区内进行一次首展。




为了配合总政的雷锋展览,由张峻以及沈阳军区的四五名成员组成班子为展览进行前期准备。其中最重要的工作是补拍照片。张峻说,因为雷锋做了好多好事,都过去了,没有留下照片,所以要补。 这个筹办小组拿来雷锋的日记进行研究。“我们主要的参考一个是雷锋的日记,还有一个

就是他做忆苦报告的讲稿。”张峻说,“日记有好多是雷锋的读书体会,这个没法补拍,就找能拍的拍。”




当时,沈阳军区工程兵党委给筹办小组约法三章:第一,补拍内容必须是雷锋曾经真实做过的事情;第二,能补的补拍,不能补拍的画幻灯;第三,补拍的照片要经得起推敲。




补拍照片的题材由张峻撰写提纲,再交到小组集体讨论,最终定下20多幅。因为展板需要张峻全权策划,补拍照片的任务由张峻交给自己的徒弟季增具体操作。几年前,因为雷锋照片的版权问题,季增与张峻一度交恶,拒绝了《中国新闻周刊》记者的采访,他说,“我年纪大了,记不清了,已经不知道什么是真实什么是不真实了。”




在季增进行补拍之前,张峻特别向他交待,“拍雷锋正面像的时候,后面要有一个毛主席像。”这20多张照片中,有雷锋送大娘回家;深夜打手电学“毛著”;给人民公社捐款;努力练习投弹等最为经典的雷锋形象。但是,正是这些补拍的照片纷纷出现了问题。




因为摄影技术不过关,深夜学“毛著”无法拍摄,照片变成了雷锋在白天打着手电学习;图片说明中说雷锋在8月里为人民公社捐款,照片里的雷锋却穿着棉衣;练习投弹的姿势也发生了错误。




“那些照片拿回来,我就批评季增,你怎么也不动脑子啊!有8月穿棉衣的吗?有那样站着投弹的吗?”张峻说,照片里有一张雷锋送大娘回家的照片,那个大娘并不是雷锋曾在日记和讲稿里提及的那一位。




因为照片经不起推敲,同样也遭到军区领导的质疑。但是此时已接近1962年正月十五,总政要求尽快完成任务,在时间紧迫的情况下无法重拍照片。与此同时,筹办小组成员中的几人和雷锋一起住到沈阳军区招待所,对雷锋进行采访,进行幻灯片的制作。




照片的补拍和幻灯片的制作还没完成,1962年8月15日,雷锋突然离世。这些原本用于“学毛著标兵”的展览被用作了规模更大的对雷锋的追忆仪式上。




“我对季增说,虽然我当初批评你,但是雷锋去世了,这些补拍的照片也是很珍贵的。”张峻告诉记者,当年也有参观展览战士问怎么8月穿棉衣,他们坦承是补拍的。




从普通士兵到全民楷模




对于雷锋形象的树立并没有随着雷锋的去世而告终,而是愈演愈烈。1963年3月5日,毛泽东亲笔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学习雷锋的活动进入高潮。




张峻为雷锋拍摄的第一幅照片中,雷锋右手的军装外,露着一截白衬衣的袖口。后来在多次发表的图片中,这截袖口被悄然去掉。“那是《解放军画报》给修掉了。我拍的时候没注意。后来我问过,说是露着袖口不符合军容军纪,对雷锋形象不好。”张峻对记者说。




在张峻的记忆里,其实雷锋并非如人们想象的那样“完美”。张峻说,大家可能没注意,雷锋留着个刘海头。有时候他的班长问他,怎么还不去剪头发,雷锋就推托说下次去。“我给他拍照片的时候,头发有时候就从帽子下面出来,我提醒他,他就掖回去。”张峻说,“那时候饭不够吃,雷锋也到厨房去拿过饭锅巴。厨房的人就说他,雷锋啊,你现在是个人物知道不,能自觉点不?那时候拿饭锅巴可是个大事啊。”




只是,这些不“完美”的细节都随着雷锋的去世被掩埋在历史之中。除了对照片不“完美”的细节进行修改,甚至还会刻意增加内容提升雷锋的形象。曾经与张峻在一起办公的《民兵之友》记者周军为雷锋在沈阳军区政治部大院里拍摄过一张照片:雷锋目视远方,胸前端着一把钢枪,背后是一棵茁壮的松树。这棵松树,其实是后添上去的。




周军已经去世,他在回忆文章中称,1977年,这张照片被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作为《雷锋画册》的封面。出版社与他商议后,将一棵黄山迎客松加到了雷锋身后,合成为一张照片。“当时有一种技术叫印染法,工厂可以做,是合成技术的一种,在照片上画完了再翻拍。”张峻也了解这个情况,他说,“那时候树立典型要求高大全。”




而也因为这张照片,在大众中逐渐流传出“雷锋松”的故事。直到现在,铁岭干沟子自然屯仍然认为雷锋就是在自己村里的一棵树前拍摄的照片。如今很多学生仍然会在纪念雷锋的日子里到那棵树下合影留念。




雷锋生前的照片被一点点进行修改。参军前,雷锋自己在天安门前的留影,手中拿着一个花书包,发表时花书包没了;与雷锋合影的某标兵因“**”时与“***”复杂的关系,“**”后,此人也从与雷锋的合影中消失了……




张峻回忆说,他给雷锋拍照片时,雷锋自己把奖章戴上,战士们说他故意做给别人看。有时候劳动,战友故意整治他,专门让他背重东西。张峻说,雷锋就是个普通战士,很爱美。张峻搜集到的雷锋自己在照相馆拍的照片一共54张。那时,雷锋每月津贴6元,照相对他来说是一笔不菲的开销。




最近,一个剧组正在筹拍雷锋的电视剧,由田亮出演雷锋。剧组向张峻请教,张峻在电话里对制片人说,“你们要和以前拍的电影都不一样。怎么个不一样,就是把雷锋从神坛上拉下来。雷锋是人,不是神。”







这些补拍(或者说摆拍)的照片有:

  1,雷锋头戴毡绒棉帽、手持冲锋枪站在毛泽东半身像前。

  2,送老太太回家。

  3,给战友王延堂送盒饭。

  4,到抚顺市西医院给伤病员送月饼。

  5,到储蓄所取出200元钱支援新成立的人民公社和辽阳灾区。

  6,打开手电筒,夜间读毛泽东著作。

  7,捡粪支援辽阳人民公社。

  8,帮助战友乔安山学习文化。

  9,车场上组织战友学习《毛泽东选集》。

  10,雷锋练习投手榴弹要领和二排长手把手教雷锋投手榴弹的两张照片。

  11,雷锋在练双杠。

  12,雷锋在补袜子。

  13,行军途中休息时,给大家读报纸。

  14给地方群众来信写回信。

  15,保养和维修汽车。

  16,雷锋与抚顺市建设街小学学生合影。

  17,雷锋给乔安山家里寄去10元钱。

  18,雷锋将从储蓄所取出的200元钱,送到抚顺市望花区人民公社。

  19,雷锋代表入伍新兵讲话。

空乘婚恋http://www.51Love.cc 机组人员在英文里称为Cabin Crew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7-30 08:5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正常啊,那个年代政治需要的产物
空乘婚恋http://www.51Love.cc 机组人员在英文里称为Cabin Crew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7-30 08:53:40 | 显示全部楼层
:qq65::qq65::qq65::qq65:
空乘婚恋http://www.51Love.cc 机组人员在英文里称为Cabin Crew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7-30 08:54:25 | 显示全部楼层
有说雷锋其实是虚构捏造出来的
或者就是确有其人,但没那么夸张,别人把无数的不是他做的好事都按在他身上了
就好像包青天在电视里断的那些案一样,大多数都是后人给编出来的

评分

参与人数 1 +10 收起 理由
杜心蕊 + 10 历史是胜利者编写的

查看全部评分

空乘婚恋http://www.51Love.cc 机组人员在英文里称为Cabin Crew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7-30 09:07:18 | 显示全部楼层
心心呀心心,其实最喜欢瞧你发的贴子了,那些批评时事,时局的,最激动人心的了~

同时呢,这种也发的,就觉得有点点遗憾,雷同志再不是,估计也比眼下的光辉灿烂的多,就算全部照片都是补的,或改的,又怎样咯?我们主要是要学习他的精神,那个年代,那些人物的精神是不容质疑或否认的的,那个年代人们的价值观,为人民服务是真心实意的。

同时,总是觉得否认前辈也是不尊重不应该的,可以开玩笑,蛮认真的样子就不好了。

评分

参与人数 1 +16 收起 理由
杜心蕊 + 16 接受批评,咱就是为了弄个明白

查看全部评分

空乘婚恋http://www.51Love.cc 机组人员在英文里称为Cabin Crew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7-30 09:16:1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_彼岸流年 于 2011-7-30 09:16 编辑

不敢有任何偶像,都是经不起推敲的。  这年头,只有自己相信自己。
空乘婚恋http://www.51Love.cc 机组人员在英文里称为Cabin Crew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7-30 09:28:24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中国的英雄一向走高大全的路线,人无完人,何必违背自然规律呢
空乘婚恋http://www.51Love.cc 机组人员在英文里称为Cabin Crew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7-30 10:11:16 | 显示全部楼层
雷鋒是我哥
空乘婚恋http://www.51Love.cc 机组人员在英文里称为Cabin Crew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7-30 10:14:24 | 显示全部楼层
那个时代单纯的为人民服务思想是十分难得的,现如今就像处女一样可遇而不可求
空乘婚恋http://www.51Love.cc 机组人员在英文里称为Cabin Crew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7-30 14:39:00 | 显示全部楼层
wind1573 发表于 2011-7-30 10:14
那个时代单纯的为人民服务思想是十分难得的,现如今就像处女一样可遇而不可求

你刚好说反,那年代就是单纯为人民服务。
空乘婚恋http://www.51Love.cc 机组人员在英文里称为Cabin Crew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空姐网账号

本版积分规则

客户关怀|黑名单|写信给我们|空姐网 ( 沪ICP备14049210号-6 )

GMT+8, 2025-4-26 22:16 , Processed in 0.065849 second(s), 3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